更多》 通知公告

更多》 机电新闻

 
 
 
 
 
 
 
 
 
 
 
 
 
教研教改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教研教改 >  正文
2022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标准
发表时间: 2022-01-12 16:33:37 点击次数:
 

毕业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毕业设计

课程代码:3011230076

适用专业: 机电一体化技术

适用年级: 2019级

所属系部: 机电工程系

课程负责人: 郑东旭

制(修)订时间: 2019.8

毕业设计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

机电一体化技术

修读学期

第5学期

制订时间

2019.8

课程代码

3011230076

课程学时

104

课程学分

4

课程类别

专业拓展课

课程类型

C类(纯实践课)

考核方式

过程考核+答辩

执笔人

郑东旭

合作人

章建林

审核人

李响初

1.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

1.1课程定位与作用

课程的定位:《毕业设计》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综合性实践课程。开设在第5学期,其前导课程是所有先修的必修课、选修课,达到规定的学分。

课程的作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包括文献资料查阅,工程技术手册的正确使用,技术经济比较,系统分析,设计计算及数据处理,绘图,毕业设计作品的撰写等文字编辑处理方面的能力。毕业设计对培养学生的工作作风、工作态度以及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它要以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机械基础、液压与气动、PLC应用技术、电机拖动、车铣工艺、电气线路故障与检修、3D打印技术等课程为学习基础,综合性的运用这些知识,完成对应项目的毕业设计。

1.2课程设计基本理念

毕业设计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和综合性教学环节。毕业设计题目必须来自与企业工程实践,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原则上采用一人一题的方式,由指导教师下发毕业设计任务,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各阶段的任务。

1.3课程设计思路

通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设计题目主要根据所选指导教师任教科目确定设计题目。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设计的结构方案、图面质量、说明书、答辩四方面情况给出成绩,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2.课程目标

2.1总目标

通过完成--项具体工程实际项目或模拟工程项目,使学生掌握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本专业范围内的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勤奋严谨、团结协作的优良工作作风。

2.2职业能力目标

由于毕业设计方向不同,学生应根据自己的选题方向,尽可能多的达到如下职业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1)熟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 步骤。

(2)掌握机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机械基础、电机拖动、电气线路故障与检修等专业基础知识。

(3)掌握车铣工艺、液压与气动、PLC应用技术等专业核心知识。

(4)掌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3D打印技术等专业拓展知识。

(5)掌握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创新方法等基本理论知识。

能力目标:

(1)具备英语和计算机方面的通用能力。

(2)具有操作普通机床的能力。

(3)具有编制中等复杂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

(4)具有熟练应用CAD/CAM软件进行产品造型设计的能力。

(5)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基本能力,具有获取信息、自我继续学习的能力。

(6)能利用办公软件独立撰写毕 业设计作品和成果报告书,且符 合相关规范要求。

(7) 具有一定的生产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

素质目标:

(1)能综合各种专业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 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成为懂法守法的公民。

(3) 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较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4)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经受挫折,不断进取;具有敬业精神,并在工作中有一定的社交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

(5)具有全局观念和组织协调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

(6)具有创新和开拓精神,并具备技术知识更新的初步能力和适应岗位需求变化的一般能力。

3.课程内容设计与要求

(1)选题。指导教师命题或学生申报题目。

(2)下达任务书。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所选题目,编制“毕业设计任务书”。学生接受任务后,对课题进行解析,明确其要求及预期成果,通过查阅资料和社会调研,提出完成任务的设想与途径,提出毕业设计方案。

(3)进行分析、研究或工程实践。

(4)中期检查。指导教师根据要求检查学生完成进度。

(5)撰写毕业设计作品。学生根据自己毕业设计作品的形成过程自行撰写毕业设计作品初稿。初稿完成后,提交指导教师审阅,再根据修改意见进行完善定稿。

(6)终稿审阅。由指导教师给出评阅成绩,提交教研室,教研室指定评阅教师给出评阅成绩,确定学生是有有答辩资格。

(7))答辩。答辩委员会评定答辩成绩。

(8)综合成绩评定。按照成果综合评阅成绩占比70%和答辩成绩占比30%综合评定毕业设计成绩。

4.教师基本要求

(1)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专业,治学严谨,为人师表,有改革创新精神,具有一定的教学组织管理能力。

(2)专任教师应具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资格证书;

(3)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课程教学要求有较清晰地认识,能够按照教学计划要求承担毕业设计指导工作,

5.教学方法建议

(1)毕业设计可在校内或校外进行。对于结合生产任务的课题,可请校外人员指导。对于校外进行的方式,学校配备的指导教师,要经常了解设计的进程,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指导教师应采取集中指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完成任务,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

(2)毕业设计各阶段的时间分配可根据具体题目由教研室和指导教师协商合理安排。

(3)指导教师应认真履行指导教师职责,及时下发书面的毕业设计任务书,指导学生做好资料收集、分析,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及所完成的工作质量,及时答疑解惑,有计划地对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提出修改意见。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应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4)学生做完毕业设计后,必须全员答辩,未参加答辩的学生不能获得毕业设计成绩和学分。由教研室分成若干个答辩小组进行答辩,小组答辩可采取现场答与网络答辩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6.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考核评价建议

1.考核方式

毕业设计的成绩,分为毕业设计成果评阅成绩和答辩成绩两部分,毕业设计成果评阅成绩占70%,答辩成绩占30%。答辩过程主要包括:对论文内容表达清楚,语言简练,重点突出,回答问题正确等。

2.成绩评定

根据百分制成绩,按成绩等级分为优秀(90-100)、 良好(80-89) 、中等(70-79)、及格.(60-69)、不及格(0-59)五个等级。

7.其他说明

毕业设计作品的撰写要求内容明确,层次分明,文句通顺,图表清晰、齐全,毕业设计作品用A4纸按规定格式编写,同时提交毕业设计方案一份,一律以PDF格式提交电子稿。毕业设计作品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毕业设计作品封面。

(2)毕业设计诚信承诺书

(3)毕业设计目录。

(4)作品说明。

(5)毕业设计作品正文(5000字以上)。

(6)参考文献。

(7)致谢。